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朝聖 -- 奧林比亞接臣咖啡

作為一個咖啡精, 亦曾是中西區的居民, 也在中環返工的小文員, 竟然不知道有間歷史攸久的咖啡店在附近. 到了今年初從另一間咖啡店才得知它的存在. 直至昨天放工後要參加公司的一個聚會, 聚會在六時半才開始, 所以乘有些空閒時間就上了半山"朝聖".

奧林比亞接臣咖啡, 於1927年開店. 第一代店主是一位希臘駐港的榮譽領事, 而第二代店主何伯於80年代初接手. 昨天光顧時何伯不在, 只有一位較年輕的中年人在, 不知是否第三代店主.

 
毫不起眼的門面

櫥窗的經典咖啡壺
  
在香港找了很久也買不到的土耳其咖啡壺及磨, 估不到在此發現

入到店內那位中年人很友善問我想找些什麼. 和他傾了一會, 得到他的同意後也影了少量的相片. 他同時向我解釋每一部機的歷史和店內所售的咖啡壺用法, 又講及很多趣事, 加上吸入大量的咖啡香味, 令人感到好像回到老朋友的店內一樣. 最可惜的是店內已沒有沖調咖啡. 否則我又會在此坐上一段長時間 (聚會不及咖啡重要!!).

 店內第一代使用的磨豆機

第二代及第三代磨豆機


既然是"朝聖", 當然不可以兩手空空回家, 所以要帶些"聖物"回家, 我買了兩包一磅裝的普通的咖啡豆回家. 一磅裝只不過HK$70. 大約可以沖調20杯250CC的咖啡. 真的很超值. 另外也買了一個Caffe Rapid的咖啡壺HK$160回家供奉(但我在網上發現這個壺現值EURO$55).

聖物

敗了一個古董咖啡壺回家.


小插曲1: 那位中年人也不是落伍的人, 他在店內用手提電腦上網和玩FACEBOOK.
小插曲2: 我乘港鐵/ 輕鐵回家時, 因咖啡豆既香味太強, 在身邊附近的人都四看尋找香味的來源.
小插曲3: 回家睡覺前用了兩種不同的手法沖調了兩杯咖啡. 一向無啡不歡的的當然飲完也當頭呼呼入睡, 可憐我的太太成晚失眠. 到我早上起床上班也未能入睡.....

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

虹吸式咖啡壺 !!

繼前日敗了一個瓦斯爐之後, 昨天放工又去敗了一個2人份的虹吸式咖啡壺(塞風壺/Syphon) 回家. 因晚上要教班的關係, 到了午夜才回到家中.

新品! Hario TCA-2 2人份 虹吸式咖啡壺

虹吸式咖啡壺全內容

回家更衣後第一件事---開箱清洗咖啡壺. 然後依之前在Lavazza學的方法煮了一壺兩杯咖啡. 因為第一次在家使用, 味道方面不過不失. 尚有改善空間. 基本上自從與大澳的咖啡師取經後, 每次沖調咖啡會記錄資料作分析改良之用. 希望盡快找到一個合自己口味的沖調方法.


紀念照 !! 第一壺親手用虹吸式咖啡壺沖調的咖啡!

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

再敗家第一步

因為近來工作上極忙, 少了更新. 現在簡單寫寫數句. 昨天又敗了小型瓦斯爐回家. 是為了下一步作準備. 但不知為何此爐在家品店內叫"精彩爐"??

2011年7月26日星期二

大出血日

昨天是出糧日, 剛巧老婆不在家, 又係作反的時候了...


放工回家更衣後, 晚上九時走去元朗買了兩袋咖啡用品回家.


頭盤是弧底壓粉器(Tamper), 不鏽鋼製. 因50.5mm的壓粉器香港並不流行, 所以比較貴, 價值港幣$298.

主菜是Delonghi EC155家用咖啡機併飛馬牌600N家用專業磨豆機. Delonghi EC155比起現有的KRUPS XP4020容易改裝, 是作為改進自己沖調咖啡技術的一部訓練機. 而磨豆機是學習沖調咖啡的必要用品, 以前我只是用刀片式磨豆機或手搖式磨豆機, 但始終這兩種磨豆機所磨出來的咖啡粉比較不平均, 影響了咖啡的質素, 所以又要乖乖的付錢.
供奉中的三機. 左起為KRUPS XP4020, Delonghi EC155, 飛馬牌600N家用專業磨豆機. (滴濾式咖啡機已入了冷宮 =.=")



甜品是無加壓過濾器(Non-Pressurized Portafilter), 一般家用的咖啡機所用的是加壓過濾器, 令一般人可以容易沖出咖啡脂(crema). 但這種咖啡脂只是用高壓迫出來的, 所出來的咖啡味道會比較弱及不夠濃厚. 而外間的咖啡店所用的是無加壓過濾器, 所以沖調出來的分別在於此. 這種家用機改造部件是意大利製, 因意大利經常放假關係, 所以在香港經常沒有貨, 而且在港只有一間商店有售, 有貨時也會在半天內被人搶購一空. 每個價值港幣$100.

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香港兩大咖啡店越來越失望

由香港第一間的星巴克(Starbucks)和太平洋咖啡店(Pacific Coffee)開張至今, 以前差不多天天也去至少光顧一次, 直到近幾年一至兩個月才光顧一次. 原因不在於金錢問題, 而是他們咖啡的水準越來越差.

先說星巴克, 他們的咖啡師的禮貌比起以前差了很多. 而自從該集團早幾年大展拳腳, 短時間內大量開設分店後, 咖啡師所沖調的咖啡已不能入口的地步, 這不是個人的口味高了, 也不是單單一兩間分店問題. 首先說意式特濃咖啡(Espresso), 只餘下一種味道 -- 苦 ! 好明顯問題是出於咖啡師本身在壓粉時的手垮和咖啡粉的分量出了問題. 另外, 拿鐵(Latte)/ 泡沫咖啡(Cappuccino) 兩種咖啡這兩種加鮮奶的手調咖啡的溫度高得太離譜, 基本上呢兩種咖啡給客人時應該是可以入口的溫度, 他們竟然可以熱到放在檯面上等上五分鐘以上才能入口, 而且口感極其之差 好明顯是鮮奶過分地加溫(超過70度!!) 破壞了蛋白質結構而影響質感.

而太平洋咖啡店, 在2010年從捷榮轉手給華創後, 不知是否為了節省成本, 轉用了很多很年輕的新人. 但咖啡師的水準太過不穩定. 以我昨天光顧亞洲博覽館的分店為例, 食品上沒有問題, 我亦好欣賞員工的表現和禮儀. 但年輕的咖啡師可能功夫未到加, 或是對自己的技術太好信心. 眼見他在溫奶的時候竟然是不用溫度計來查看鮮奶的溫度, 只是將奶壺放在機旁, 打開蒸汽閥, 隔了一會用手探壺身溫度便算了. 在沖調意式特濃咖啡時因被機身阻擋了我沒有看到情況. 最後出來的拿鐵飲入口時除了口感差外, 仲有些怪味. 飲到近杯底時我發現了很多粗粒的咖啡渣. 以意式特濃咖啡機沖的咖啡正常是沒有可能有咖啡渣, 除了是咖啡師的問題.

以前光顧兩大集團是因為他們出品私咖啡有一定水準, 在附近沒有無心水咖啡店時總可找到杯有一定水準的咖啡, 我寧可找一間未光顧的小店試下, 總好過每次都要像賭運般才嘗得一杯咖啡.

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

搵個借口俾自己飲咖啡

可能我日日夜夜飲得太多, 咖啡因已經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提神的作用, 晚上喝了一大杯也可以倒頭大睡. 早上起床飲杯也不能回魂. 要我整個月不喝一口, 或是一日七杯也沒有問題. 但嗅到一杯香濃的咖啡真的令自己可以放鬆一下. 身邊朋友叫我少喝, 我總是回應一句 : "咖啡對身體太有益了..."
參考資料 :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category=道聽不塗說&pid=7730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摩卡壺 (Moka Pot) -- 沖調篇

摩卡壺的基本沖調方法十分簡單, 只要依說明書方法便成. 起初我依照課程教導的方法(即最傳統意大利人的方法)沖調, 發覺總有少少燶和苦澀的味道, 當時沒有再深究. 在一次看一篇東方的舊副刊文章, 發現原來有可以自己沖調的方法有改進的空間. 所以轉用了另一個1杯份量的摩卡壺不斷上網看資料及嘗試, 才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沖調方法. 以下係小弟之前在Lavazza 香港代理所辦的咖啡調配基本課程所學的方法, 加上在網上所搜集的資料而成. 純粹作為如我這般的初學者的參考. 如有不足, 請多多包內涵, 及給小弟一些意見.

1. 預先煮沸一壺水, 放置大約30-60秒, 等水溫下降至大約92-96度, 再將水加至下壺內.

* 註:用熱水的原因是想減短咖啡粉受熱時間. 可減少苦味.
 2. 下壺水量以水線為準.
 3. 將磨好的咖啡粉(或市面上出售的包裝已磨咖啡粉, 大部份都適合) 加入漏斗內, 裝滿至平, 不需要加任何壓力於咖啡粉上.
 4. 將漏斗放入下壺上. 並小心裝上上壺.

*註: 因鋁金屬十分傳熱, 安裝上壺時小心熨傷.
 5. 打開上壺的蓋, 將摩卡壺加熱 (小弟愛用電熱板, 原因是家中所用的煤氣爐火力太強, 很難控制).
6. 數秒後會有咖啡從中間管道流出來, 如果使用份量較少的摩卡壺, 便可以從爐頭移開. 如果使用份量較少的摩卡壺, 等咖啡流出大約半壺滿時移開.
 7. 將壺放在一旁, 咖啡依然會從管道流出, 但漸漸有泡沫出現.
8. 當流出的咖啡只餘泡沫時, 就要用濕毛巾冷卻下壺. 這樣能夠減少燶味.
9. 把咖啡從壺中輕輕倒出, 一杯美味的咖啡完成.

2011年7月17日星期日

摩卡壺 (Moka Pot) -- 簡介篇

一直以來小弟用開美式咖啡機(An electric drip coffeemaker), 或是用越南咖啡壺(Cà phê sữa đá)沖調咖啡, 皆因簡單方便易用, 隨時可以沖調一杯美味的咖啡, 在今年3月中的時候, 上完了調配課程後的數天, 遇上某百貨公司咖啡用品大減價, 便購入了第一個6杯份量的摩卡壺, 在6月中時與太太行經一間家品店, 她發現了一個1杯份量的摩卡壺只售HK$50. 售貨員說這一個係不良品所以平售, 經我檢查發現只是欠了一個膠圈, 所以二話不說便付錢買了, 再往另一間大型高檔超市以$22購買了膠圈. 慳了百多餘港圓.



Bialetti 出品的Moka Express鋁製咖啡壺, 左為1杯分量, 右為6杯分量.

摩卡壺的構造簡單, 方便易用, 如果善加保養, 一個足以用幾十年, 幾乎每個意大利家庭都有一個. 其中以鋁製的傳熱性最佳, 對於控制沖調時溫度亦相對方便, 最大的缺點是如果用後沒有清洗及弄乾, 會令鋁氧化. 除了外表不好看外, 沖調時也會有少許怪味.

分解後的摩卡壺: 圖中上位置為上壺(Collecting chamber),
下左至右為下壺(Bottom chamber), 漏斗(Funnel), 膠圈(Gasket)及過濾器(Filter)

在過去幾十年摩卡壺沒有大的改變, 直至近年來電磁爐興起, 因鋁金屬不適用於誘導加熱而開始有不鏽鋼的摩卡壺出現. 但其工作原理沒有改變, 以蒸汽加壓令水流經咖啡粉後過濾而成. 而本人鍾情於Bialetti的原因除了是意大利的名牌外, 最主要是其專利聚壓閥. 這聚壓閥除了令摩卡壺所沖調的咖啡更為香濃. 亦給與使用者安心的安全閥門, 如果壺內的壓力過大時, 閥門會自動打開洩去壓力, 減少危險.


摩卡壺工作原理:
1. 當壺身加熱, 令A部份內的清水沸騰產生蒸汽.
2. 因下壺呈半密封狀態, 水蒸汽向下加壓令水經漏斗管道而上.
3. 熱水流經B部份內的咖啡粉, 再向上經過過濾器及上壺中間的管道流出.
4. 粹取出來的咖啡會留在上壺內. 可倒出飲用.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My Coffee Life

小弟一向鍾愛咖啡, 由8歲開始飲第一杯泰式冰咖啡開始, 就同咖啡結下不解之緣. 當年愛飲咖啡原因並唔係因為被咖啡的味道吸引, 而係甜味 (-0-)!...但人大了, 口味亦都轉了, 開始喜歡咖啡既香味, 開始對咖啡有要求, 漸漸放棄了某些標榜香濃醇厚既即溶咖啡, 轉為飲咖啡粉用滴濾咖啡機沖調的咖啡.
近呢十幾年, 從星巴克(STARBUCKS)出現, 開始帶起香港咖啡文化, 因開在公司樓下, 加上職業上經常捱更抵夜, 所以我亦經常買杯咖啡回辦公室嘆(最高峰時一日七杯 (@o@)...), 及後04年樓上咖啡店如雨後春荀越開越多, 但因為質素太參差不齊, 所以都係光顧星巴克. 直至筍盤陳豪既電視節目品味咖啡, 自己開始去四周品嘗咖啡. 開始學去沖調咖啡一杯好既咖啡.
對於沖調咖啡, 我絕對係新手一名, 所以日後所寫的只是自己個人方法及感覺, 未必是一個正確或正統的方法, 都是這句 "不喜勿插".


標籤中Kopi Nuri是馬來西亞語, 即鸚鵡咖啡, 現實上並無此類的咖啡, 只是Kopi Luwak(貓屎咖啡/ 麝香貓咖啡)的戲稱.

2011年7月8日星期五

睇完演唱會後感

尋日同老婆去睇903id club拉闊音樂會(陳奕迅x梁漢文x楊千嬅), 音樂會成個流程, 表演者同音樂都好正. 去到ENCORE果段三位傾計講趣事都十分出位, 唔去睇真係一個損失.
小弟亦都去過中日韓等地睇演唱會/ 音樂會, 今次表演既水準已係國際級數, 可惜既係香港"人"既水平低過外國好多.
香港演唱會總有一樣係共通既, 就係"例遲開場", 張門劵寫明20:15開場, 但最後到21:00先開始. 點解大會係就班"例遲"既觀眾而遲開場? 係外國係一夠鐘就開始, 遲到係果班觀眾既損失. 就正正因為主辦單位為咗就班"例遲"既觀眾而令準時到場既觀眾白等, 咁樣只會教育其他觀眾越來越遲到場.
入到場見到有D觀眾個位俾其他人坐咗, 工作人員叫坐咗係位既人仕出示番入場劵時佢地自己就即刻自己行開. 明知係呢D爆場既演唱會無可能有空位無人座, 令到自己大出洋相.
開場前場地講明唔俾影相, 但開咗場D人照影, 仲要俾工作人員捉到三番四次去到面前提醒佢唔俾影相, 好心入場諗住影相既人考慮一下其他人既心情, 帶部只得kit鏡既單反機入到去可以影到咩先啦, 自己坐緊十幾行, 用17-55f3.5-5.6鏡, 部機扭去A MODE(但係只識用LIVE VIEW嚟較光圈), 仲要ISO 同WB SET AUTO, 影出嚟既結果最後係"鬆郁蒙". 仲有單反每次影相時塊反光板"擦擦"聲好影響人架, 你下下舉機又遮住後面既觀眾. 完全係一個自私精所為.
呢次演唱會大會每人派一對會閃既BonBon棒, 算係敗筆之一, D人係唔係都係都Bon, 係唔係都係都舉住FING, 完場時又四處掉, 製造大量垃圾.

網誌重開

自從很久以前發生過某事件, 再加上微記將spaces的網誌服務關閉了, 都有一段長時間無寫網誌, 無上討論區(Forum), 大部份時間都係用面書(Facebook)寫自己的所想, 也是簡單幾個字, 幾句句子寫出來罷了. 但始終有些事在心中不吐不快, 想同其他人分享, 所以......從新推倒再來. 從新再寫網誌.